企業管理人員跳槽時把手里的客戶資源也跟著帶走,這是極為普遍的現象。九龍坡勞動仲裁庭曾審理一起這樣的勞動糾紛,認定跳槽者“泄露商業秘密”,賠償原工作單位損失及各類費用4萬余元。
2015年3月15日,重慶市勁隆摩托車制造有限公司收到美國商人Tom的一份標明為“急件”的電子郵件,稱其與該廠的商業聯系因海外市場部經理陳燕的原因被中斷,要求與勁隆公司盡快取得聯系。Tom先生還將陳燕與其往來的電子郵件轉發給了勁隆公司。該郵件為2015年2月21日陳燕與Tom先生的往來郵件。在該郵件中,陳燕隱瞞了其已不在勁隆公司任職的事實,并故意將勁隆的聯系電話改為廣東佛山大佛摩托車廠國際貿易部的聯系電話,將該客戶資源泄露給了大佛摩托車廠,意圖占有勁隆公司的客戶資源。?
隨即,重慶市勁隆摩托車有限公司以履行勞動合同糾紛為由,于2015年4月12日將陳燕告上了九龍坡區勞動爭議仲裁庭,勞動爭議仲裁庭在媒體上向被訴人陳燕公告送達了應訴通知、申訴書副本及開庭通知等。2015年6月23日,九龍坡區勞動爭議仲裁庭開庭進行了審理,但被訴人陳燕無正當理由沒有到庭,勞動爭議仲裁庭經過庭審之后,進行了缺席裁決。?

仲裁庭經過審理后查明,被訴人陳燕系申訴人勁隆公司2003年5月10日招用的職工,擔任海外市場部經理。當時雙方簽訂了為期3年的勞動合同及保密協議。2003年9月,勁隆公司將被訴人陳燕送往意大利培訓。用去培訓差旅費等共計3萬元。2015年2月18日,陳燕因家庭原因書面提出辭職,在未得到勁隆公司同意的情況下,于當日便離開了公司;并在未與勁隆公司解除勞動合同的情況下,于2015年2月18日正式應聘到廣東佛山大佛摩托車廠國際貿易部工作。陳燕違約后,給勁隆公司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960元。
庭審認為,雙方當事人簽訂的保密協議,約定了保密、竟業限制及違約賠償等事項,申訴人勁隆公司按協議按月支付了被訴人陳燕的保密費和竟業禁止費。雙方約定的勞動合同違約金為1543元。被訴人陳燕在申訴人勁隆公司工作期間,勁隆已向陳燕支付了保密費2700元、竟業禁止費1800元。鑒于被訴人違背了有關員工與企業的勞動合同和保密協議中有關于保護企業商業秘密和竟業限制的條款。最后仲裁庭做出裁決,由被申請人陳燕支付申請人重慶市勁隆摩托車制造有限公司勞動合同違約金1543元、保密費2700元、竟業限制費1800元、培訓費30000元、直接經濟損失3960元,合計4003元;案件受理費20元由申訴人承擔,案件處理費1500元由被訴人承擔。
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首先是一種勞動合同關系,基于此種關系而發生的糾紛屬于勞動爭議,如果單位與該職工之間的勞動合同訂有商業秘密條款,或者訂有專門的商業秘密合同,職工與單位之間的商業秘密糾紛,可以按照約定提起勞動爭議仲裁。根據我國已經產生的案例,企業方面如果有如下爭議,可以提請勞動仲裁:
(l)企業認為職工在職時、離職后侵犯企業商業秘密權的;
(2)企業認為職工離職后,違反了競業限制合同的;
(3)企業認為自己的商業秘密體現在對職工的培訓中,可就培訓費提起勞動仲裁。
非但如此,根據我國勞動法第九十九條規定,用人單位使用跳槽人員侵犯原來單位商業秘密權的,原來單位可以跳槽人員為當事人,同時也可以現用人單位為當事人,提起勞動仲裁。勞動仲裁委員會也可以根據這一規定,裁決由現用人單位賠償原來單位的經濟損失。可見,勞動仲裁的適用范圍,包括了《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的幾乎所有商業秘密侵權行為,甚至還包括了社會第三人的侵權行為。